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健康星图 > 营养星际 > 星辰运动 问止中医 |面试过500个中医,我发现,好中医都没有这10大恶习

星辰运动 问止中医 |面试过500个中医,我发现,好中医都没有这10大恶习

发布日期:2024-11-19 15:29    点击次数:109

前面写了篇《中医发烧友的9大恶习》,吐槽了让医者无力吐槽的9种行为。事有阴阳,医者抵制某种类型的患者,患者也应该抵制某种类型的医生才对。

自创办问止中医以来,我前后面试了也有五百多位医生了。问止AI联盟也有上千家医疗机构成员。精一书院里也有五六百位临证班的学员。平日里我跟中医师这个群体的接触不可谓之不深。对于中医行业之凋敝、中医人才质量之颓衰,我很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发现,好中医有其共同的方法和习惯,可惜数量太少。而占地面积巨大的不怎么样的中医,也都有其共性——现代中医的10大恶习。

一.不会问诊

医生不怎么问诊,也不会问诊,也不知道该问什么。不问吃、喝、拉、撒、睡、寒热、情志,不问主症、兼症、杂症。医生几乎没怎么掌握患者的信息,对着空气,凭借自己的想象就能把方子开出来。还美名曰“我这是望诊,我会望气,看患者的气色”,“我这是全息脉,一摸什么都知道了”。

常见的一个场景是:拿着西医的病名,对着检查单和检查指标就开方。患者说,我来看甲状腺瘤……医生这边已经把方子写好了。

不知寒热、不知虚实、不知“中医六大健康标准”(问止定义:吃、喝、拉、撒、睡、寒热)、不知症,如何辨证?如何处方?原来,他们还有第二招。

图片

二.擅长套方

擅长第一条的医生,大部分也擅长第二条——套方。

几个协定方轮着用,蒙中了皆大欢喜,蒙不中患者也不会再来。我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去上海最顶级的中医院看诊,排队半小时期间摸透了院内的5张协定方,前前后后进进出出的患者无一例外是XX一号、XX二号、XX三号、XX四号、XX五号。我进去就跟医生说:“我应该适合XX四号,你直接给我开吧。”

比只会套方的医生来说,某些医生段位稍高一级——会开中成药,毕竟中成药的品种比协定方还是多了不少。

站群论坛

2013年冬,我在北京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狂咳不止。去楼下社康中医科看诊,我瞅着一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的老者,估摸着应该水平不错。轮到了我,老者给我开了一堆蛇胆口服液、川贝枇杷膏、金银花颗粒,还打算给我开个西药的雾化。我按住大爷的手问:“咱能开汤药吗?成药不咋管用。”大爷也不含糊:“年纪大了,记不住方子了,你想开汤药还是去旁边东直门医院吧。”

三.不学经典,热衷旁门左道,喜欢标新立异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嘉靖元年,小帅前去拜访王阳明,穿着打扮十分惊人,头戴纸糊的帽子,行为怪异。王阳明接待小帅,坐而论道,期间问他为何如此打扮。小帅说要破除陋规、研求心学真意。王阳明冷淡地一言戳破,说:“欲显尔。”

“你不过是想借标新立异而彰显自己罢了。”

中医界的一大恶习就是如此——放着正统的、千锤百炼的、卓有实效的不学;却很热衷于学偏的、怪的、奇特的、神秘的。无他,欲显尔——想彰显自己有多么不同。

作为中医师,连伤寒金匮都不会,却热衷于独门脉学、道门秘术、术数诊断、起卦看病,越是冷僻越喜欢。

图片

难怪那么多中医培训班赚得盆满钵满。把刮痧改名叫龙门五行刮痧就好卖,把拔罐改名叫天地人三通雷火拔罐就好多人学。最近几年,“道家”概念尤其好用,把什么名头加上“道家”两个字,身价就可以翻倍。道家约等于秘制。烧鸡听起来很普通,秘制烧鸡听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针灸听起来很普通,道家针灸听起来就很能治病。

正统的学不会,就搞个没人学的旁门左道,沾沾自喜于“差异化竞争”,殊不知离道愈远。

四.热衷拜师,拜师专业户

有一类中医师,不是在拜师,就是在去拜师的路上,热衷于给人磕头送红包,热衷于在自己的名字下加上一堆弟子的身份:某地某仙山某门派第多少代弟子、某大师学术思想指定继承人、某非遗技术第多少代传承人。

他们还坚持无私无畏的大奉献精神:只拜师,不学习;只给予,不索取。

师父拜了一圈,红包交了不少,皮毛半点没学。给师父们磕的头比给自己爹娘磕的多多了,膝盖比耳朵根子都软。刷了一堆头衔、身份,刷了安全感,你就会治病了?患者就认你了?

图片

用拜师的勤奋掩盖学习上的懒惰,这真是麻痹自己了,得用大小续命汤来治。就如当年的我,每次考试考不好,就去买很多辅导书,看着逛了一整天满载而归的辅导书,我心里充满了正在奋斗的富足感。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下一次考砸为止。

五.不精临床,热衷发展社会职务

这大多发生在公立体系。像我们私立医疗机构,想发展社会职务,实力不允许啊,根本没人带我们玩。

2016年,我北京朋友的亲戚要看肿瘤,问我有无中医可以推荐。我推荐了几位临床实干家,没什么社会身份,却如书呆子一般死磕临床半辈子。不料朋友的亲戚很不接受,转而发来了一位著名中医肿瘤专家的资料,其头衔大约有30行,如教授/博导、医院科室主任、十多个学会委员会分会主任/副主任/理事,还有教材编纂了N部、科研论文发表了N篇、自然科学基金拿了N个、连续多年N多评选荣誉称号。

图片

365站群VIP

好家伙,真是成果丰硕。我劝朋友和他亲戚说:“中医这一行,精研临床的人大多不喜社交;一堆头衔和社会职务的人,大多没有精力做临床。”朋友的亲戚不太信,经过各种不懈努力抢到了这位中医专家的号,最终在这位中医专家的鼓励下,放弃了中医治疗,改做了手术和化疗,并于9个月后告别了我们。而在创办问止中医后,我们接诊过多例相似的病历,患者接受我们纯中医的治疗,带瘤健康地生存了许久;也有案例,患者吃中药两个月左右,瘤体开始变小。如此种种,值得深思。

1. 辨证治胃癌,胃肿瘤缩小

2. 45天,癌症患者诸多结节缩小

3. 治绒毛膜癌,宫腔排出一堆血肿块

4. 中医治乳癌,肿瘤缩小、指标复常

5. 中西医配合治肠癌肝肿瘤,病灶消失

六.不敢用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一类中医,看病首要的标准是自求多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治好病、但求不出事。医患关系处理得十分到位,医患鱼水情,你浓、我浓,唯独汤药不浓。

唯独有一个问题——治不好。但治不好,这类中医也有理:慢郎中、慢郎中,我这只是慢,不是没效果,你再吃半年试试。

这类中医,临证不敢用峻药,遇到麻黄、附子、大黄等药,如临大敌、惊慌失措,避之如蛇蝎。更不敢用重剂,还美名曰“药味轻灵,只取其气”。他们擅长开一张四平八稳的调理方,每个药3克、5克,有寒必有热、有泻必有补,互相牵制,以至于正负抵消,效若白开水。

我给他们起名叫“补水派中医”。

图片

七.手段单一,慌张无措

手里有锤子,见什么都是钉子。但锤子无效时,就抓瞎了。

中医治疗手段非常丰富,汤药、丸散膏丹、针刺、艾灸、放血、刮痧、拔罐、按推、敷贴、膏药、熏蒸、药浴、直肠灌药。就以针灸而言,也有头针、腹针、耳针等细分针法。古人之所以在历史发展中总结出了这么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就是因为单一治疗手段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就需要医生临证灵活变化,以变取效。

然而,不少现代中医师,只会一种手段——只会开药的,开药无效也就抓瞎了;只会扎针的,针刺无效也就抓瞎了。遇到无效的情况多了,医生自己慢慢也就对中医失去信心了。

图片

疫情前,林大栋医师回国办公,正在后海店辅导医生,恰好遇到一位患者初诊,患者在行经第一天严重痛经而来诊,浑身冒冷汗、坐都坐不住,还不时恶心想吐。患者自诉,她是子宫腺肌症,看了不少西医中医,始终不见效果,转而来问止试试,但已经有些心灰意冷。

我正在琢磨中医大脑会开出什么方剂的时候,林大栋医师说:“急则治其标,来,先给你止痛。”患者露出一副全然不信的样子,说:“我止痛药要吃六片才能挺过第一天。”我也纳闷,咋滴这汤药喝下去就能立竿见影?

下面我立刻就见识了林医师临床的灵活性。他先没开药,而是直接先扎头皮针,头两侧的额旁三线,又给患者腰部(注意:是腰部,不是腹部)热敷上电热袋,又在患者“脚背三线”找痛点,用经络梳一个一个把痛点揉开。大约15分钟后,患者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舒缓了下来,自诉仅存拉扯感、基本没痛了,说话也有底气了,冷汗也不冒了。这时候,林医师才开始安排我们的主诊医师接诊,辨证开方用药。

图片

头皮针→热敷→痛点外治→汤药。一组组合拳下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中医的灵活性和组合性彰显尽致。

试问,只掌握一种工具的中医师,如何能应对临床复杂多变的挑战呢?不妙,他们还真有办法,就是下一条。

八.依赖西医

有一类中医,自己的水平可以治治小病、做做保健、调理调理,但治不了什么大病。当他们遇到自己的中医水平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们惯常的做法就是做检查、开西药。

不管遇上什么病症,这位中医师先开检查单,去验血、验尿、拍个片。恐怕下一步就是前边说的第一二条,对着病名套方了。

一遇上哮喘、咳嗽、湿疹,这位中医师就要开激素药了。中药西药掺和着吃,你也不知道起效的是哪个。遇到糖尿病再带点并发症,那必须得住院,胰岛素必须每天打、血栓通也少不了,情况严重的还要补白蛋白。至于中药呢?这位中医说:住院期间最好不要喝中药,干扰西医治疗,出了院回家再喝吧。

图片

九.自视甚高,冷漠傲慢

✔ 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

✔ 只能回答,不许提问。

✔ 时间有限,话不多说。

✔ See you,拜拜,下一位。

冷漠傲慢的医疗服务,并不少见。这并不是中医界的专属,西医界也一样。

有些医生,德高望重,患者太多,想多一些关怀和解释,确实时间有限、无能为力。但也有些医生,自视甚高,不屑于解释,对待患者如草芥。

图片

我亲身经历,还是在上海,某医院的分院名医专家楼,基本都是退休返聘的名专家,挂号费超贵,所以患者比较少,基本不用排队。我感冒后咳嗽了半个月还不好,在下午5点半挂了号进了诊室,看到医生正在换白大褂,收拾准备下班。医生一看我,非常不耐烦:“怎么又来一个,你早干什么了!哎呀真是的,侬这个来!”我一时间感到非常抱歉,耽误了这位医生下班,于是连连道歉,医生说:“幸好电脑还没关,你快一点讲,我给你看。”于是我噼里啪啦从自己感冒开始讲起,试图给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医生都快跳起来了,说:“侬讲那么多做什么的啦,几句话就可以的啦。”然后方子开好了:“行了,你去交钱吧。”我问:“大夫,我这个病情,中医上讲是咋回事啊,怎么一直咳嗽好不了?”医生说:“不要问那么多,你拿了药吃就行的啦,你就是虚了。”然后我就被请出了诊室。我在交钱的时候问收费处:“医院几点下班?”小姑娘说:“六点。”

我也理解,有时候,确实医生好累,讲话讲到气虚了。我看我们自己的医生,一天到晚跟患者聊,聊到下班时人都像泄了气的皮球,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也有时候,并不是医生不想解释,是医生自己也没搞明白咋回事,想解释但实力不允许啊。

十.不信中医、不爱中医,不得已而从事中医

有一次面试,候选人是中医骨科的博士,年龄36岁,在医院工作了多年。

我问:在医院都做什么?答曰:主要是做手术。我问:开中药吗?答曰:不开,偶尔开一些中成药。我问:怎么想着到我们这样的纯中医机构求职?答曰:医院没编制,留不下。我问,那你理想中要做什么?答曰:还是做骨外科。我:……

我还是很感谢他,他真诚待我,没有编一套希望做纯中医临床这类的鬼话来蒙我。这位仁兄选择做中医,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本科针灸推拿专业、硕士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基本就纯西医了,但执照还是中医,兜兜转转离不开中医这个娘家。

面试时接触到的这类人选,不在少数。我都经常会感到难过。

图片

创办问止中医前,我托各路朋友介绍,拜访了许多中医业内人士。其中有一位是某一线城市著名中医院的脑外科主任、博导、专业分会主委。

当时我还在构思问止中医“科技赋能中医”的定位,希望从市场上寻求一些反馈,试探试探这条路子能否走通。我当时请教他的主题是关于“中医是否需要现代科技的辅助”,主任对这个话题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医非常需要现代科技,这是必然的趋势,我们院也做了大量中医现代化的摸索。”

他的话,给了我好大的鼓励,我心中琢磨:“志同道合、志同道合啊!”接下来,他的话破碎了我的三观,我幼小的心灵崩塌了。

主任说:为什么中医需要现代科技呢,因为中医本身的用处并不太大,在我们科室治疗各类脑病,我们还是用西医的手段为主,以手术为主,中医只是在术后起到辅助作用,像解决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肠胀气、不排大便等情况,中医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迫切需要得到现代科技的认可,中医需要拥抱科技化和现代化,我们科室也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有中医药干预的脑病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就是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最好案例……

这是中医界的博导、主委,秉承这样的格局和认识,教育出一堆学生和科室的医生,可以想象他们对中医的信心有多脆弱。甚至同中医骨科博士一样,不得已而为中医的吧?

行,很行,相当行

中医治脑病真的不行吗?行,相当行。自古以来大量记载,我们亦有诸多实践。

我们在治医院宣布不治的危急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恶性肿瘤脑胶质瘤、治脑水肿、治高血压脑病、治几十年顽固性头痛、治疑难症脑鸣等,纯中医均取佳效。我们临床用药治脑病,经常用到大剂量的细辛、半夏、附子入汤剂,问止丹药系列亦多用金液丹(精炼硫磺)、半硫丸(半夏、硫磺)、通天再造丸(全蝎、蜈蚣)、彻地再造丸(水蛭、牤虫)、通降丸(水蛭、地龙)、消瘤丸(守宫、蜂房等)等治脑病,其效如宏。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中医这部经,是好经,可惜被没有信念的歪嘴和尚念歪了。重塑世人对中医的信念,迫在眉睫。愿由我辈之努力起,中医不再凋敝,中医人才辈出。吾道兴矣!

“问止”是问止中医持有的商标

问止中医系列商标包括“贞一、纯觉、本义、问止中医大脑、问止中医大脑、问止名医大脑、问止明医大脑、问止大医小课、大医小课、问止精一书院、问止轻补、问止暖茶、问止轻养、问止百科、林大栋、大律、问止AI联盟、问止轻养、忘江湖、大须斋”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星辰运动 治疗肝郁失眠、心烦肚闷,入睡困难、不寐
下一篇:星象疾病 贵阳医保率先提供“身后一件事自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