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规划 李冠杰老师的水证学术观董洪坦分享系列(二)
“痰饮水湿”、“怪病皆由痰作祟”,人体70%的都是水。李冠杰老师的全面病理辨证体系认为这些疾病都属于水证的范畴。这些在临床中最多见。
经方如何认识水证,水证和表证、里证、半证、气证、血证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第四届李冠杰经方水证学术研讨会给大家一一进行了详细剖析。从今天起,我们将分期刊出其中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 董洪坦: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中医在线经方导师,青竹医社经方导师,经方全面辨证星火传承班导师,河北北方学院兼职教师,就职于北京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李冠杰老师的水证学术观。试举一例。比如五苓散、猪苓汤,它们共同的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不同的药物在于五苓散用白术和桂枝,猪苓汤用滑石和阿胶。在临床中还有一个方子,我经常跟大家在讲座中分享。就是茯苓、猪苓、泽泻加白术、滑石,其实是一个中间方,用了两个方子,共同使用的二苓加泽,同时又选择五苓散中的术,又选择了猪苓汤里的滑石,这么一用整体的方子就偏于凉了。桂枝、阿胶偏温(李老师讲稿说阿胶寒性),当然术也偏温,但是滑石、猪苓、泽泻偏凉、偏寒,茯苓性平,整体的方子还是偏凉。所以这么一化裁这个方子就经常使用了,属于一个不是温性的,然后又没有阿胶的滋腻。临床中我常用,尤其对于一些泌尿系感染偏弱的就挺好,同时还可以合上像石膏、寒水石等的石类药物。
临床上有个方子叫桂苓甘露饮,其实就是五苓散加上石膏、滑石、寒水石。其实这个中间方也是在桂苓甘露饮基础上的一个化裁方,也是五苓散去桂枝加滑石、猪苓汤去阿胶加白术,临床中大家可以去辨证使用。当然在临床中为了方证的完整性,用五苓散加滑石也没有关系,用猪苓汤加白术也没关系,可以不去桂也可以不去阿胶,但是我们可以往上加。
下面说一下水虚和水实。
水虚就是津液亏虚,多见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等症状。常用的方剂像麦冬类的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花粉类的像瓜蒌牡蛎散、牡蛎泽泻散。当然还有像柴胡桂枝干姜汤里边也有瓜蒌牡蛎散,牡蛎泽泻汤里也有瓜蒌牡蛎散,所以瓜蒌牡蛎散见于这三个方子。这是常见的方子。
图片
大家知道麦冬白白胖胖的,麦门冬汤里主要的一个药物就是麦冬七升,挺多的,“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到了孙思邈《千金方》,改成了“火逆上气”,他认为“大逆上气”不好理解,认为麦门冬汤寒凉,滋阴清热,应该是“火逆上气”,认为“大”字是“火”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那两撇慢慢给演化成一横了,认为是火字传抄错了,传成大字了,可以参考,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不管是“火逆上气”还是“大逆上气”,关键是咽喉不利,就是咽喉不滑、不顺了。麦冬又叫寸冬,大概跟小指头这么长,一寸长,3.3厘米吧。大家泡过麦冬都知道,泡完了,白白胖胖的跟小白萝卜似的,水头足,滋阴、润燥,之后就滑利了。比如说我今天晚上讲三个小时一口水不喝,那讲完了肯定嗓子冒烟了,“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涩,老觉得要清嗓子,那地方缺水了,麦冬水头足,把水一补,这不就咽喉利了。所以大家仔细推敲一下咽喉不利其实就是所谓的有热又缺水了,用麦冬补上水又清了热,咽喉就利了,也就不渴了,不就“止逆下气”了吗?所以大家要想认识麦冬,要从它的性味上去理解。图片
麦冬的病理要素是水虚、半热,因为它滋阴、凉润,偏于治咳嗽、半热,咽喉这个地方把它大致归到了半热,要非说是里热行不行?也没问题。竹叶石膏汤是麦门冬汤加竹叶、石膏,也经常合用,石膏清里热,竹叶也可以考虑清里热,也可以考虑清半热,麦冬跟着它们一块也可以往清里热的方向去考虑,它有呕,或者有发热等都没关系。
半热和里热有的时候也不会界定的那么清晰,尤其像芩连柏剂,有的老师认为偏于清里热,有的认为是清半表半里热,还有的认为既清里热、又清半热。人体是一个整体,半和里又互为邻近、脏腑相连,人就是这一团热、一团气,不能把它完全割裂出来,如果完全割裂出来,又像西医那样走向了还原论的误区了。我们分半热、里热是为了我们辨方证、药证清晰,有抓手,不是说半热和里热必须严格区分,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麦冬药证的眼目是什么?因为麦冬里面有水,所以“黏滑、滋润、愈痿蹶”,痿就是少了,肌肉收缩、营养不良了,走路不顺溜了,“令人肥健,治疗羸瘦”。所以要想认识清楚麦冬这味药,就理解它是白白胖胖的、含水比较多的小娃娃,治疗人羸瘦,吃了麦冬就可以肥健。这种咳嗽在临床中的症状是舌红少苔,舌红瘦小,津液不足,水头不够,所以没苔或少苔,人也偏瘦,“瘦子多火,胖子多痰”,人瘦了就津水少、水湿少,容易有火,用麦冬就可以治疗这种瘦,补充津液。
《神农本草经》记载麦冬“主治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他这种咳嗽是人很瘦,瘦子的咳嗽。我们后世说它滋肺阴、滋胃阴,这都有体现,一个偏胃,一个偏肺。临床上也是这样,竹叶石膏汤也好、麦门冬汤也好,肺偏半热,胃偏里热,所以我们不用严格把它区分开来。
《名医别录》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里边也说麦冬治疗“口干、燥渴,愈痿蹶,强阴”。强阴就是滋阴,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强壮男性性功能的意思。“令人肥健,美颜色”,为什么有人白胖白胖的,有人黑瘦黑瘦的,只要这人胖了,他势必偏白,人瘦了,势必就容易偏黑。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皮肤本身就白、就黑,但是这人胖了,他自然肌肤就皮薄,就看着白一些,瘦子皮肤紧凑,就显得厚、不透亮,他的血色就不容易外显,这人就显得黑,所以麦冬要这么理解它。
图片
《皇汉医学》也说麦冬是“黏滑性消炎药”,黏滑是津液多,消炎是清热,可以治疗因为虚热导致的咳嗽,还有滋阴止渴的作用,既止咳、又止渴。
胡老说麦冬“养胃生津、润肺止咳”,这其实是它常用的功效,还有“清心除烦”的作用,他热了肯定烦,“主烦渴、口干燥渴”也是这意思。
《中药学》也说它“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图片
再看瓜蒌牡蛎散,“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瓜蒌根,就是天花粉,牡蛎就是生蚝的壳,做成散,饮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图片
瓜蒌根滋阴,治疗水虚,滋阴同时清热,清热化痰、清热散结、清热排脓,基于它清的这些热,我们大致把它归到了半热上。瓜蒌根的药证眼目是滋润强壮。天花粉跟山药似的,又白又粗,有强壮作用,治疗因为津液不足导致的虚热枯燥,有点像麦冬,但是不一样。《神农本草经》说瓜蒌根治疗“消渴身热”,也是清热滋阴,“补虚安中”,所以有强壮作用。《名医别录》更强调它清热散结、清热排脓、清热消炎的作用。图片
《皇汉医学》说它治疗“脏器组织枯燥”,也是一种虚,一种津液不足,出现“口燥、口渴”。
图片
胡老讲座里说“1.天花粉解渴力量很强,如果祛痰宽胸用瓜蒌,如果祛热解渴用栝楼根”。瓜蒌根和瓜蒌可以同用,尤其在治疗带状疱疹的时候,有一个方子很好,是赵炳南先生的凉血五根汤,里边就用的瓜蒌根。还有一个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一个清代的名方叫瓜蒌红花甘草汤,一个用瓜蒌,一个用瓜蒌根,这两个方子经常合用,同时辨证是不是有柴胡剂,如大柴胡汤等等,这么一合用,疗效就非常好。“2.花粉、牡蛎,此二药解渴的力量很强”,也滋阴也清热,解渴的作用力很强。
图片
胡老在《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讲瓜蒌根“滋润强壮,生津止渴,适用于组织枯燥,治疗口燥渴,故大凡热病,邪热盛而津已伤者最宜。”这就符合刚才讲的两个病理要素了。《中药学》上也说它“生津止渴”。
图片
我们再接着讲牡蛎,病理为水虚,我认为牡蛎在水虚的同时,有一定的强壮及清热作用,只不过相对弱一些。
牡蛎的药证眼目是咸寒止渴、收敛强壮。《名医别录》里说它有“止渴”的作用。
图片
胡老说牡蛎“补虚,敛汗固脱,涩肠止泻。可治盗汗,遗精,口渴”,这都是收敛强壮作用。
《中药学》也说它“潜阳补阴”,说的很笼统,有的时候很难去把握,倒是提炼的很精炼,但是临床中说一个药潜阳补阴,来了个病人,怎么给他用?很难去操作,所以我推荐大家去看《皇汉医学》汤本求真对药物的表述,看胡老、叶橘泉对药物的表述。这些人都是受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他们的表述不像这样讲的这么悬、这么虚,都有抓手、很细。
刚才说完水虚,常见的麦冬类、花粉类,还有牡蛎。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好,谢谢大家。今天先分享到这里。请继续关注水证分享系列三。
365站群转写:尹立君 整理:王小艳
编辑:李雪林 编排:王艳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